再细看这个表,从文成帝时候开始,凡生太子的都是汉女,而留下名字的重要嫔妃基本上都是代姓。汉女生太子后都按子贵母死制被赐死,但与此同时,母家都被提拔重用,发挥外戚不可或缺的功能,但女子本身是一定得死的,可以肃清生母对太子的影响。这个鉴空衡平的做法,保证了北魏宫廷数十年间的稳定,外戚后宫与宗室贵族之间得到了巧妙的平衡,同时也被后宫势力(如常太后、冯太后)巧妙利用,以清除异己,这二者是并不矛盾的,因为这同时也与皇帝自身的利益不冲突。
但是献文帝与冯太后(或者说是宗室贵族)的冲突,终于开始导致这种平衡崩塌。某种意义上,其实也说明子贵母死已经快要没有存在价值了,就跟北魏早年宫妃需要“手铸金人”成功才能封后的要求自然消亡了一样,最终在宣武朝宣告废除。但是,我们不得不说,孝文帝对待后宫的铁血手腕是唯一能保证母权不再死灰复燃的法子,否则会反弹滋生出如外戚高氏这类的情况,最终将北魏加速推向灭亡。孝文帝的后宫情况也是值得玩味的,并非是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从太和十七年他初次立后到他驾崩,短短数年间,两个皇后一死一废,宣武帝之母高照容亦死因成谜,作为一个史上留名的明君,这是一个相当令人胆寒的现象,之后的背景知识会再详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