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天真的電影世界,因為二戰帶入黑暗深淵之中,那二戰之後又有沒有任何一場戰爭改變電影人,或者敘事方式,例如越戰發生下的美國電影,或者為爭取獨立,舉起反殖旗幟的第三世界. 我們又如何去描述這些世界?是不是只有一種講述方式?是不是只有娛樂化,奇觀化的視聽形式,才可以將戰爭最殘忍一面刺激觀眾?看得我異常不安的,就算電影穿插了真實人物的紀錄訪問,又借助動畫重現也好,也隱藏不了背後那一套美國電影的敘事模式,最戲劇性的情節帶出關鍵時刻的重要,極煽情地對年輕生命離開的無奈,還有最後一定要借助充滿正能量. 杜汶泽等人就全是功能型角色了,只为扭转她做包租婆的计划而转回空手道,其实一个人不劳而获做点放松的事未必没有故事可讲,为什么不这么拍,可能有编导的意图(唱不爱国就爆炸的广场舞大妈太直露了),不过拍到后期编导也解释不了女主为何又回来练空手道,开始玩意识流了,赖皮. 配乐比较满同时挺突出的,还用了段《血腥列车》用过的,美术也有风格,邓丽欣凌乱的卧室、空手道场什么的. 这是一部拍的沉溺的香港文艺片,废镜头有不少,较量后坐车里也能给一组镜头,不知干嘛的. 全片没什么动作表现,邓丽欣演技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