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 生猛有力的两场混战考验了迈克李的调度技艺,从滑铁卢战役堆积的尸骸和冒烟的铁炮中展开序幕,小号兵跌跌撞撞地前行,烘托所处环境之危险、激烈的推镜头紧接富有层次感的景深:中景清澈的河流,前景长满野草闲花,将士兵跋涉回乡的河谷美景尽收眼底,没有台词,无声胜有声刻画了和平的艰难;当高潮骑兵舞着剑刺伤、挥拳、碾压盛装的游行队,稳定的大远. 但迈克李没有明显起伏和渲染、琐碎叨絮的叙事,在轰轰烈烈的历史题材中成为失利因素,毫无共同之处的十多名人物把情感焦点引向繁冗,政客被脸谱化为冷血的畜生:他们的办公室挂着一副基督耶稣殉道画,以圣经的名义滥施刑罚,把复杂的事件描写成简单的善恶冲突. 灵活的长镜运用,灵活的场景调度,以及灵活的剧情设计,灵活的对白,共同造就了这部灵活的独立电影经典:明明是书写现代主义的空虚与焦虑,全是争论与说教的台词在随机的搭配组成整体后却全没有了那份无力感;近于纪录的客观在毫无规律的转换下便成了诙谐的调侃,颇得新浪潮的神韵;而不同于新浪潮的悲怆底色,本片在调侃中调侃,调侃之余依旧调侃,. 但正是这随意的戏耍,内容的逻辑缺失,形式的内逻辑不完整,原来游戏都是刻意的动作,虚无到头来只是造作的忧愁,浪人们毕竟还是在都市里. 值得一提的是,林克莱特的话痨特性在这部电影里已经充分展现,即便有日后“爱在”三部曲等优秀代表作,本片的随意知性到底基本消失不见,独立精神总是稍纵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