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探讨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古代自然哲学的重要内容,中国也不例外。在殷周时期就有了阴阳八卦学说和五行说。《易经》中用八卦(天、地、风、雷、水、火、出、泽)代表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八种东西,认为天(阳)和地(阴)两种势力交感推移生成其他六种东西,并使万物发展变化。五行说在夏代就有萌芽,它把宇宙万物归结为水、火、木、金、土五种元素。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则用阴阳来统帅五行,试图用阴阳五行对自然界和社会作统一的解释。在我国古代,也有用一种具体的事物来说明世界本原的观点,比如《管子·水地》篇中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同时也出现了以比较抽象的东西来说明万物本原的学说。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在春秋末年提出了“道”是“万物之宗”的思想。战国末期的荀子(约公元前298—前238)则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统一的物质性的气所构成,水、火、生物、人都是气的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国的自然哲学家们也曾涉及到物质有没有最小单位或物质能不能无限分割等问题。惠施提出“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即物质的最小单位无内可言。也有人主张物质可以无限分割,提出了“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命题。
相关影视:拉登之死纪录片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