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林:《〈务虚笔记〉:对“不确定性”的沉思与表达》,载《名作欣赏》,1999(2)。
7.《务虚笔记》已完全哲理化和意向化了,它的深邃、驳杂、明暗不定,仿佛一个谜让人难以揣摩。史铁生拒绝了平庸读者与自己的接近,他完全走进了玄学的孤境里。《务虚笔记》思辨的句子和诗意的独语,模糊了艺术与哲学的限界,你已完全再也看不到传统小说的形态,人物形象也稀释于朦胧的理念里。流动在作品中的仅仅是印象、梦幻、呓语,精神飞升的无限可能,被其以精湛的笔再一次证明了。这不是一部史诗性的小说,也不是简单的精神自传。史铁生创造了一种属于自己的梦幻曲,一本关于人性,关于中国人心灵的沉思录。我在这里不仅体味到了史铁生式的悲怆,也感受到了我们民族的悲怆。多么悲天悯人的长叹呀,难测的命运、孤魂野魄、生离死别、无极之维,人类被无形的力量拴在巨大的网上,好像一切已经前定,一切又不可预知。作者写诗人、写医生、写导演、写残疾人,实际是写苦难的人间。这里已没了故事,没了情节,一切都是情绪化的、幻想化的,那些精彩的独语,撼人的哲思,像风景一样向你扑来,让人喘不过气来;而有时,又岑寂得像月下的旷野,清冷中散出彻骨的寒意。拷问灵魂是痛苦的,史铁生没有一点的闪烁其辞。你在他的文字间,可以领略到悠长的苦涩,甚至可看到灵魂在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