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汉字和汉文典籍外,汉文化对满族文化的影响还体现在绘画、建筑、礼俗、宗教、祭祀、舞乐等方面。如沈阳故宫各个宫殿,饰以绿剪边。大政殿八角重檐建筑、周围廊式、大木结构、五彩斗拱、殿内顶部天花降龙藻井等,都吸收运用了明代汉族建筑所固有的风格。努尔哈赤葬身的东陵,所植松木,所立石狮、石象、石虎、石马、石驼,仿效了汉族自古沿袭的山陵建制。满族古老的宗教萨满教,到明代时也已融入汉文化的成分,在他们所祭祀的诸神中,已有关帝这种明显带有汉文化色彩的神。
但满汉两种文化的交流不是单向的,在汉文化对满族文化施以影响时,满族文化也对汉文化产生了一些影响。有的论者认为“满族文化(包括音乐)对东北汉族及其他邻近民族的影响不可低估”[87]。清在入关前,满族文化对辽东汉人的影响是不小的,福格的《听雨丛谈》中曾记载内务府汉人“从满洲礼者,十居七八”,汉军中“从满洲礼者,十居一二”。此时满人却无从汉人礼者。“总的趋势是以满族的影响为主”[88]。明末清初的燕京语(南城汉语)和辽南语(内城汉语),由于满语腔调和词汇的撞击、融入而发生变异,进而导致新的北京话的产生。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汲取了许多满语的词汇,如“妞儿”、“饽饽”、“萨其马”,等等。具有满族文化特点的各种土特产品,像各种细毛皮张和人参、木耳、蘑菇、松子、榛子等山货,也深受汉族人民喜爱。其他如海东青、黑狐等则成为汉族上层的宠物。